1. 原料药作为药品管理,单独考虑。注射剂选用辅料的基本原则是应尽可能采用注射级常用辅料。
可参考: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注射剂中辅料选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注射级别与非注射级别的定义主要依据其用途和安全性要求来区分。药典中并没有对“注射级辅料”进行特殊的定义或管理,实际使用中,注射级辅料是指可以用于注射剂生产的药用辅料。具体来说,如果生产注射剂,同样的辅料,既有药用级又有注射级,那么就应该使用注射级。然而,中国药典2015年版虽然在通则“药用辅料”中提到了“注射级”辅料,但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2020版药典已经没有“注射级”的表述,详情如下↓
2015版药典中所述:“注射剂 、滴眼剂等无菌制剂用辅料应符合注射级或眼用制剂的要求”;
2020版药典的药用辅料通则中,已经没有“注射级”的字样,要求为“生产药品所用的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用于不同制剂时,需根据制剂要求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3. 关于第3个问题,并无相关经验给您分享,所以摘录了2020版药典中的相关要求,供参考↓
“药品研究和生产中研究者及上市许可持有人选用药用辅料应保证该辅料能满足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并加强药用辅料的适用性研究。适用性研究应充分考虑药用辅料的来源、工艺,及其制备制剂的特点、给药途径、使用人群和使用剂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应选择功能性相关指标符合制剂要求的药用辅料,且尽可能用较小的用量发挥较大的作用。”
这个使用什么辅料,不是看什么规定的,是通过科学的论述和CDE的审批界定的,即使原辅料是注射级的,如果相关相容性稳定性或者质量不合适,注意是不合适,即不能够满足制剂的CQA,那这个辅料也是用不了的,辅料的选择依据是为了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来保证的,不能简单通过什么级别来区分。另外现在与国际接轨,也没有了注射级这么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物了,需要风险评估。
最后一个问题比较好,持有人这时候需要对辅料研究档案进行审查,明确辅料的质量标准,让研发方找到辅料对制剂影响的CQA并将可接受范围和控制范围进行评估,结合多批次检测,并建立合适的内控标准,剩下就是日常监管就好。也就是说持有人不能对自己品种不熟悉,需要一个能够严格监控的质量负责人。
1. 就如烟花老师所言,现在可能已经不怎么使用“注射级”这样的名词了。看看这两年CDE发布的一些如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等是注射剂型的药品的药学指导原则里,在提到对辅料的要求时都不是说注射级辅料,而基本是“符合药用标准”这样的描述。因为注射级就不是一个有国际共识的术语,就像现在很多物料供应商喜欢宣称的“GMP级”物料是一个样子,没有真正的统一标准和根据。
2. 从实际角度来说,由于注射剂的主要安全风险(或者说要求)就是无菌、无热原、无异常毒性、无外源因子、无微粒、无可见异物。因此用于注射剂的原辅料应该也满足这些要求。但是注射剂的无菌工艺也是不同产品间有很大差异的。如果是细胞产品那种全程不能过滤以及灭菌的,那辅料就必须是严格满足以上要求。但是如果是可以过滤的,那对于可见异物的要求就会相对降低。如果某些原料是用在前端,下游有可以去内毒素的工艺步骤,那对前端物料的内毒素要求也可以降低。所以原辅料的等级不同的影响也要看工艺的能力。在加入某个原辅料后的步骤可以去除兜底,那对这个原辅料的级别要求就可以相应的降低,反之就要保持高要求。根据工艺能力去判断对辅料应该要求最低的质量等级是什么,再去找物料供应商
3. 而对于注射剂的原辅料要怎么管,在中国药典的通则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质量控制里写的还是很详细的。可以仿照这个思路去对供应商进行风险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这{{threadTextType}}正{{isAdminText}}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