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制剂产品持续工艺确认关键工艺参数过程能力不足但是产品质量属性参数充分,是否可接受
无菌验证与消毒效力
非终端灭菌无菌注射剂产品生产中,在进行产品持续工艺确认数据统计和过程能力分析时,发现部分产品的关键工艺参数的CPk值小于1(且部分参数人为控制,比较难以控制精度),但是最终从成品质量来看,成品质量符合标准,且关键质量属性的cpk均在1.67以上,那么关键工艺参数需要改进么,本身关键工艺参数范围比较窄,只有正负0.5或者±2.5的差异,如果无法改进是否面临检查挑战
2025-10-17 13:28 张奇     
3个回答

制药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并非所有的参数都适用于CpK分析。首先要看你分析的对象是什么,是否具备统计学的连续性以及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其次才能分析起Cpk的值。如果没有判稳直接进行计算,得出的值会误导。正确的做法是收集20-30批的数据进行分析,剔除异常数据,看是否稳定,再计算CPk才会有意义。

对于工艺验证,如果没有再方案中强制说明需要具备几个CPK才算通过,就没关系。Cpk的值跟预设预期的标准范围也有关。针对CPV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但不是只有CPK一种方式

2025-10-25 10:45 马大修     

现场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工艺可控性:CPk<1的参数可能被认定为“未受控工艺”,需提供改进计划或风险缓解措施。
数据完整性:人为控制记录需完整可追溯,否则可能被质疑数据真实性。
一致性评价:注册资料中的工艺参数范围与实际运行偏差可能引发合规性问题。

改进措施:

优先改进CPP控制:将人为控制参数改为自动控制(如PID闭环控制系统),减少操作变异。通过实验设计拓宽可控范围,或调整规格限以匹配实际能力。
风险缓解措施(若无法改进)加强监控:增加在线检测频次,建立预警机制。强化人员技能,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SOP)。
监管沟通策略:提交补充验证:通过额外研究证明CPk<1的参数对CQA无实质性影响。按法规要求提交工艺变更申请,明确改进计划。

2025-10-21 08:37 龙涵     

建议先对关键工艺参数是否可以用CpK进行计算进行评估,计算CpK首先需要数据满足正态分布要求,其次,数据需要具备连续性、随机性及样本量足够(通常要25批至30批以上数据),满足上述条件计算出的CpK才有意义。如上述所说工艺参数更像是计数型数据,不太具备连续性特征,可能不适合计算CpK。

2025-10-20 10:47 Jy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