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需要采购3批参比制剂测定溶出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吗?
注册申报
关于仿制药需采购3批参比制剂进行溶出曲线测定以供对比研究,大家现在是这样实施的吗?相关指导原则没有明文规定,浙江省局的专家说一批就可以,是不是CDE的专家审评的时候是按三批的要求来审?
2013-11-14 16:39 识林-蓝杉     
5个回答

一般是这样做的,没有明确的法规要求

2022-05-31 09:49 Lumiya     

这个没有明确的法规要求,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采购就可以。但是一般建议至少采购3批做溶出的对比,确定原研制剂是否存在批件差异,避免仅用一批数据做研究对比产生错误的引导。另外在稳定性研究方面为了最快得到制剂稳定性数据,会采购近效期、远效期、中效期产品对比稳定性数据变化(有关物质和溶出等)。

2022-05-30 14:57 匿名     

还是要分情况对待: 1.对于速溶(15min,85%以上)的产品是没有必要进行太多溶出比较的; 2.对于释放缓慢的产品,尤其是溶出变异性比较大的产品,有必要获得多批RLD进行研究,以便进行更好的比较;曾做过一个胶囊,一小时溶出完全,各批次间溶出的差异非常的大,如果仅按照一批的进行对比,恐怕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2015-01-18 17:50 Lzy     
识林-梧桐 2015-02-11 17:16

还有一些案例:案例1 产品批间差异很大,原研厂生产的不同批次间都不能溶出曲线一致,生物等效性试验也是如此,对于此类情况,曾请教过一个国外专家,他们采取的方式就是,拿该企业的一批产品做RLD,只要一致即可。案例2 更极端的例子:目前一个国内还处在专利期的药品,专利保护并用于制剂的API晶型不稳定,在制剂和储存过程中就会转晶,而转晶后会影响溶出甚至是生物等效,原研厂同一批次的药片之间都不等效,那么即使是多批,比对的价值也不大。所以,对于变异太大的产品,还是Case by case的讨论比较恰当,定1批还是3批没有意义。 此外,对于BCS1和3的制剂,无论溶出曲线还是生物等效性试验是否有必要?都还值得商榷,FDA计划2015年推出的指南就包括此类药品可免生物等效实验。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尽量购买三批,因为原研厂家批次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我们曾经购买的一批原研制剂,5min第一个时间点溶出就85%以上,我们的样品一直在向原研靠拢,最终也只有70%多;后来购买另两批次原研制剂,发现其5min中的溶出波动就是在60~85%范围。其实,要和原研制剂做质量比对,至少3批才能反映出原研制剂的质量情况。不必纠结于省局如何要求还是CDE如何要求。

2014-01-03 08:19 大宋     
识林-梧桐 2014-01-20 10:34

简单从审评要求上来说,不强制要求多批,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必要时采用多批会更加具有代表性。 就例子而言,再补充3点: 1,如果是5分钟(多种介质下)溶出均达到85%以上,在进行溶出度对比研究时:属于高溶解性(按BCS分类标准)的药物,一般选择原标准中溶出度检查条件进行比较即可。对于15分钟溶出不少于85%的情况,均可认为溶出一致,不计算f2因子,因此无需向原研靠拢,也无需采用多批比对; 2,通常认为,同一处方不同批次的样品,在任一取样点释放度的平均差异不超过10%,是可以接受的。除0时外,第1个时间点的变异系数不得过20%,从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对于任一取样点释放度的平均差异的限定不是10%,则可通过计算得出相应的f2值(临界值)。 3,.f2因子比较一般选择每个处方的12个剂量单位的测定均值来进行处理。因为不考虑参比和受试制剂批内样本间差异,所以若参比或受试制剂批内样本间差异较大时,用f2因子来评价两者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时需要谨慎,从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Zxl 2015-01-06 23:00

建议尽量购买三批,三批数据基本可以画出溶出曲线的上限和下限,自制样品溶出曲线尽量控制落在该范围内。

目前与原研制剂进行溶出曲线比较研究时,采用一批参比制剂就可以被CDE的专家接受了。
原因分析:溶出度的检测不同于杂质的研究,杂质研究则需要多批参比制剂,包括近效期的产品,为限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溶出度检测无论采用紫外法还是HPLC法,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都不是很高,即使有数据上的差异, 也不影响f2因子的计算结果,无需采用多批参比制剂的数据来减小误差。

2013-11-17 09:17 识林-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