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家的回复,多少有些不全面,系统。我来简要回答一下。
对于物料,尤其是关键物料,在药品的生命周期内,都是需要进行管理的。只不过是不同的阶段,需要的管理策略是不同的,总体而言是越往后端,则管理要求越高。
比如说到了关键临床阶段,那么往往是需要确定合格供应商。而要确定合格供应商,那么通常是需要现场审计的。而IND以及早期临床期间,通常是形式审计或者书面审计为主,并形成一个清单,根据研发情况随时更新完善。如果说对于某些关键物料,比如API,那么现场审计的时间点可以适当提前。
研发阶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是要被核查真实性的,也就是说需要收集证明性材料,并且在注册申报的时候,通常是需要必要的证明性材料,比如1381资料中。在CDE形式审查的时候,这些证明性材料还是比较关键的。
当然,研发阶段的供应商管理,物料管理,委托研究合同管理,证明性管理,对照品管理,以及一些特殊管理比如危化品管理等都要逐步完善起来的。如果涉及生物药,还有生物药的一些特殊要求。
还有,如果进行比如中美双报,那么还需要进行其他申报国家要的物料供应商管理。
最后,具体怎么开展审计和内容以及相关法规要求见下方:
1. 审计步骤
- 确定审计范围:明确需要审计的供应商和物料类型。
- 制定审计计划:包括时间、人员、审计清单等。
- 现场审计: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设施、质量管理体系等。
- 文件审核:检查供应商的质量文件、记录和证书。
- 审计报告:记录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 跟踪整改:确保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2. 审计内容
- 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GMP等认证情况。
- 生产设施:设备、环境、工艺流程等是否符合要求。
- 物料质量控制:原材料检验、中间品和成品质量控制。
- 文件管理:SOP、批记录、检验报告等是否完整。
- 供应商资质: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是否有效。
- 变更管理:变更控制程序是否完善。
- 培训:员工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
- 合规性: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相关法规和指南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附录临床样品的生产,药典,ICH Q7,GMP实施指南,药品记录及数据管理规范,现场核查要求等。
这{{threadTextType}}正{{isAdminText}}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