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M 课程 创新药专利策略、案例分析、临床研究与审评

注册申报分析方法其他

创新药专利保护策略和药业专利相关法规最新修改

授课老师:刘桂明
上课日期:4月8日
上课教室:北京

知识产权最新法规修订及其对药物创新与仿制的影响,结合实际的案例,探讨品牌制药公司专利保护策略,新药研发创新规避,仿制药公司如何应对专利诉讼等。

刘桂明

老师简介

刘桂明先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二级巡视员,专利审查研究员。1991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药品知识产权和品牌制药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有深入研究,担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药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2012年被评选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领军人才;参加多个国家药品知识产权政策制定研究;多次参加中美药品知识产权谈判和国际多边谈判磋商;从2010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国际药物工程管理项目“药业专利策略”课程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刘桂明先生1985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士学位,199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获得知识产权法硕士学位。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参加指导多项国家级和局级重大课题研究。

课程目标
  • 了解品牌制药公司专利保护策略和仿制药公司的应对策略
  • 结合案例实践,了解专利布局保护、规避创新以及如何应对专利诉讼
  • 了解药业知识产权最新法规修订及其对药物创新与仿制的影响
课程大纲
  • 中国药品专利保护制度建立与发展
- 《专利法》及其修改背景与历史沿革
- 药品专利链接
- 专利补偿期和药品专利延长
- 药品专利保护法规修改对中国制药工业的影响
  • 品牌制药公司专利保护策略
- 专利保护的必要性
- 新药研发专利申请时机与布局
- 进攻性专利策略
- 防御性专利策略
- 案例讨论
  • 药物设计与专利规避创新策略
- 药物化合物规避创新
- 药物化合物制备方法规避创新
- 药物晶型规避创新
- 药物制剂规避创新
- 案例讨论
  • 药物化合物专利侵权判断与无效诉讼
- 专利侵权分析
- 药物化合物专利无效诉讼
- 案例讨论
学员收益

了解药业专利保护法规最新修改内容分析与解读,品牌制药公司专利保护策略,新药研发创新规避,仿制药公司如何应对专利诉讼。


创新药研发案例分析

授课老师:何公欣
上课日期:4月9日
上课教室:北京

“达菲的发明和成功开发,是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正确的商业决策再加完美时机的综合结果”,商业决策的思考,如何把握时机?外人只了解大概,当事人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考量,尤其是高层的战略思考和决策。

何公欣

老师简介

何公欣博士,上海柯君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重点研发抗病毒创新药物。曾任上海吉利德首席代表、总经理,负责美国吉利德在中国的全球原料药生产以及包括早期研究,临床开发,商业生产的供应链建立和管理,负责联系和管理150多家在中国的CROs和CMOs;参与和领导了吉利德的艾滋药物,乙肝药物,丙肝药物,包括替诺福韦和索磷布韦,在中国供应链的建立和管理。曾在美国吉利德任药物化学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制剂与工艺开发部总监,期间负责替诺福韦前药在体外细胞中和体内临床一期和二期抗艾滋病毒活性研究,系替诺福韦新一代前药TAF* 主要发明人和研发项目负责人。曾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位,日本九州大学合成化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TAF是当前全球一系列最重要的抗艾滋病药物(Genvoya, Odefsey, Descovy, Biktarvy) 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抗乙肝药物韦立得(Vamlidy) 的活性成分,被誉为史上最强“乙肝神药”。

课程介绍

吉利德故事之一:抗流感病毒的神药 -- 达菲(磷酸奥司他韦)的发明

介绍在抗流感神药--达菲发明过程中的科学和商务故事。和其他重磅药物一样,达菲的发明和成功开发是一个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正确的商业决策再加完美时机的综合结果。达菲的快速研发以及日后曲折的市场开发是一个奇迹般的故事。特别在20年后,专利已经过期,达菲在2018-2019年中国流感季节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药。达菲的发明故事为现在中国许多创新药公司的科学研究和商务运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榜样,也为日后人类控制住新冠病毒的流行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吉利德故事之二:抗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的重磅大药 -- 替诺福韦酯(TDF)和丙酚替诺福韦(TAF)

介绍核苷酸抗病毒药物的科学研发和商务故事,替诺福韦前药是这类核苷酸抗病毒药物最重要最成功的一个重磅大药。替诺福韦前药的研发和商务成功为吉利德建立了在抗病毒药物领域的领导地位,造就了吉利德在科学和商业上的成功。替诺福韦前药--替诺福韦酯(TDF)和丙酚替诺福韦(TAF)是最安全有效最成功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之一。为人类控制艾滋病和乙肝,使之成为可控的慢性疾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创新药临床研究与审评

授课老师:陈晓媛、何如意
上课日期:4月10-11日
上课教室:北京

临床研发是新药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提供支持新药上市的最终判据,周期长,风险高,是企业投入最多、最为审慎的环节,也是监管部门新药审评的重点环节。课程将系统介绍,新药的临床试验设计与审评,临床研发一般规律与临床试验设计基本原则,临床申请(IND)和上市申请(NDA)的程序和审评考虑要点,研发和审评中的沟通交流,特殊审评审批政策,新药研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结合不同适应症具体的案例分析,全面了解临床研发过程和关键阶段的衔接推进。

陈晓媛

老师简介

陈晓媛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机构办公室主任。曾于2002年加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先后担任抗感染药物、妇科、放射、血液、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审评员。2005年开始作为抗肿瘤药物项目负责人。 期间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组织起草了《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指标的指导原则》《已上市抗肿瘤药物增加新适应症的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上市申请临床数据的相关要求》《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曾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

4月10日课程大纲
  • 临床研究一般规律
  • 临床方案设计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 不同临床阶段的研发目标和关键问题
  • IND申请程序和审评考虑
  • NDA申请程序和审评考虑
  • 临床研究案例讨论


何如意

老师简介

何如意医学博士,国投创新医疗健康首席科学家,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在消化系统疾病、抗凝血药品临床审评方面有着17年的一线审评和管理经验,拥有美国多个州内科医师执照,美国医师协会、美国医学会以及美国胃肠病协会会员。负责并参与起草FDA多个工业指南。1999年加入美国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2003年之前任胃肠道和抗凝血药品部医学官员,之后先后担任该部的执行医学主管、医学主管,药品审评三部消化系统疾病产品处代理副主任。加入FDA后,获得“CDER 卓越领导奖”、“FDA 2005功勋奖”、“优秀顾问奖”及“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FDA杰出奉献奖”等。2016年回国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作为我国药品注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美国FDA新药临床审评资深审评员和管理人员、新药研发企业和投资企业的首席医学官,何博士对新药研发和审评的科学内在规律、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患者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着独特的经历和见识。曾获中国医科大学学士和硕士,美国Howard 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4月11日课程大纲
  • 企业与药品审评机构的沟通交流
  • 临床审评中常见问题的讨论
  • 审评审批政策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新药研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申请

注册报名:
邮箱:register@ipem-prog.org
电话:010-62750823
网站:www.ipem-pro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