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工艺模拟,常被称为“培养基模拟灌装”,是评估无菌药品生产过程无菌保证能力的基石。它通过以无菌培养基替代实际产品,模拟从无菌物料暴露至最终容器密封的全过程,来挑战在既定工艺、设施、设备和人员操作下,整个无菌生产系统抵御微生物污染的内在能力。在这其中,冻干产品的工艺模拟因其引入了装载、冷冻、真空保持、压塞等一系列复杂且独特的无菌操作环节,始终被视为技术复杂度和风险最高的挑战之一。

美国注射剂协会(PDA)发布的第22号技术报告(TR22)作为全球范围内此领域的权威指南,其2011年修订版与2025年最新版之间的变迁,绝非仅仅是文字上的增删或细节上的修补,而是一场从“模拟操作”向“验证理念”的深刻升华,反映了过去十余年间全球无菌保证理念、风险评估方法和监管期望的系统性演进。本文旨在通过深度对比这两个版本,特别是聚焦于冻干工艺模拟这一专门的话题,对几个常见问题的进行分析理解。

模拟多长的冻干周期?
2011年版TR22为冻干工艺模拟提供了两种主要方法和对应时长:其一是“模拟装载/卸载并缩短保持时间”,该方法在环境温度下进行,仅施加部分真空以避免培养基沸腾,重点考察装载和压塞活动,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TR22, 2011, p. 11-12);其二是“模拟冻干全过程”,即在环境温度下维持部分真空至一个正常冻干周期的时长,以模拟时间因素的影响(TR22, 2011, p. 12)。
但在,2025版做出了进一步澄清。它明确指出:“模拟完整的停留时间可能并非必要,因为污染风险是周期内发生的活动或事件的结果,而非单纯暴露时长”(第4.2.2节)。这是一个关键的风险再评估。它指导企业将模拟重点放在那些可能引入污染的活动上(如真空泵启动/停止、阀门开关、气体引入),而不是单纯地挑战“时间”这个因素。模拟的停留时间和活动应由风险评估确定,足以涵盖这些关键事件即可。
是否模拟“冷冻”?
如上面提到,2011年版TR22为冻干工艺模拟提供了两种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明确不推荐对培养基进行实际的冷冻,理由是担忧冷冻过程可能对微生物细胞造成损伤,影响其后续的生长,从而可能掩盖了真实的污染事件。因此,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最大化微生物回收,不推荐对培养基进行冷冻”(TR22, 2011, p. 12)。
2025年版TR22在继承“避免冻结培养基”这一科学立场的同时,提供了更富建设性的指导。
首先,明确模拟对象:2025版指出,冷冻步骤可以通过激活冷阱、打开阀门等活动中发生的操作来模拟(第4.2.2节)。这意味着模拟的重点是这些操作本身带来的干预和环境扰动,而非热力学上的相变。
此外,虽然在冻干章节未直接点明提及,但在第13.0附录1“培养基与安慰剂考量”中明确指出,在需要模拟物理特性(如悬浮液、膏霜)的工艺中,可以为了模拟特定粘度对灌装行为的影响,使用聚乙二醇6000 (PEG)、甘露醇、乳糖等材料已被成功使用,前提是它们不影响微生物生长(第13.1节)。这意味着引入替代物料的概念,即业界在必要时提供了科学且合规的解决方案思路,避免了以往“要么不模拟,要么违规冻”的两难境地,在将来有可能解决“冷冻可能影响微生物”与“模拟应尽可能真实”之间的矛盾。
怎样的真空环境?
在两个版本中,都强调了在模拟过程中施加的真空度不能导致培养基沸腾,以免破坏模拟的有效性。然而,2025年版对此的阐述更为精细和系统。它要求模拟中所采用的真空水平和保持时间,应基于对实际冻干工艺曲线的深入理解来设定,使其能够代表生产中的关键参数范围,而不仅仅是避免沸腾。
同时,2025版中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技术参数。报告建议在升华和二次干燥模拟期间,将腔室压力维持在100至200毫巴之间,并且必须高于培养基在装载温度下的平衡蒸汽压(例如,水在25°C时为32毫巴)(第4.2.2.1节)。这种具体的指导使实际操作有据可依,避免了因真空设置不当导致的模拟无效。
用“氮气”掺气吗?
在实际冻干生产中,常用无菌惰性气体(如氮气)来调节和破除真空,这可能导致密封后的容器内残留厌氧环境。为了保证微生物的回收,正常情况下不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来进行模拟。在2011版中,对是否考虑允许使用惰性气体这一问题上,处理相对较为简单,允许理由为:如果在环境监测中,或在成品无菌检查中,持续存在严格厌氧菌的污染,那么使用惰性气体和厌氧培养基(如替代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将是合适的。
而2025版,指出,使用惰性气体并不必然构成需要启用厌氧培养基的严格厌氧环境。随后给出了明确的启用厌氧培养基的条件:
通过环境监测或(更可能)产品无菌检验确认存在严格的厌氧微生物;或
整个工艺是在严格厌氧条件下进行的(第4.2.2.1节)。
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报告强烈建议冻干机模拟应在完全有氧条件下进行,即使用SCDM培养基,并用过滤除菌的空气来替代惰性气体破除真空(第4.2.2.1节)。
可见,2025年版则将这一逻辑进一步系统化,构建了更清晰的决策树:常规情况下,使用SCDM和空气;仅当有充分的历史数据证据(例如,环境监测中持续检出严格厌氧菌,或产品无菌检查中仅在FTM中检出阳性)表明工艺过程确实存在厌氧环境或厌氧菌污染风险时,才必须引入FTM进行额外的厌氧条件模拟。这避免了盲目使用厌氧培养基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成本,体现了基于证据的科学决策思想。
结语
对冻干章节的对比解读,是管中窥豹,认识到PDA TR22从2011年到2025年的演进,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要求更新,而是一场关于无菌保证理念的深刻范式转移。新版TR22应更符合行业共识与监管期望,在推动行业超越基础的合规性,通过对工艺更真实、合理的挑战,来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科学深度的无菌保证体系。
作者:Shengyi
来源:拾西
公众号日期:2025年11月5日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
为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处理,请填写举报原因: